×
生命線新聞301

生命線新聞

生命線新聞內容
標  題
【總會】【新聞稿】每天關機30分,親子和樂您有份
日期
2014-05-21
內  容

每天關機30分,親子和樂您有份
 
  相信大家都有以下這個經驗:在餐廳看到某一家人在用餐過程中,不是忙著談話而是分別拿出平版或手機,不停的滑動與上傳;餐廳不是家人分享喜悅與慶祝的場所,只是成為另一個上網的空間罷了。科技進步與網路普及的現象加上現今的家庭多為雙薪家庭,家長平時忙於工作,更進一步排擠了親子的相處時間。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呼籲家長,想要跟子女維繫良好的互動關係,每天最好至少撥出30分鐘,在沒有任何干擾(課業、電視)的環境之下,用共享水果、喝茶等輕鬆的活動進行有品質的談話,可以更有機會建立良好親子關係。如此一來,孩子較可能願意把心中的小秘密與家長分享,家長才有機會提前給予建議以及分享,降低遺憾事件發生的機率。
 
<專家建議>
  
       親子互動要及時,不要將家長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。資深社會工作學者陳宇嘉教授提醒,可以透過兩「要」兩「是」,與孩子互動,將有助於親子關係:
  1. 要「回家」,多「陪伴」:許多的家長回到家後還是像蜜蜂一樣,除了忙家務事外,更把工作帶回家,這些工作剝奪家長陪伴孩子的機會,久而久之親子關係也將漸行漸遠。即使再忙,建議每天固定找出共同享用水果、喝茶等時間,關掉所有影音資訊網路設備,利用短短三十分鐘進行親子間的對話。
  2. 要「對話」,非「訓話」:許多的家長常常認為孩子不懂,所以要教,但對孩子而言,卻往往變成訓話,尤其在意見不同時更容易發生誤解,嚴重時甚至會讓孩子不願意再溝通。因此,平時學習如何傾聽孩子的聲音、想法,不要用太多自己的想法框架在孩子身上,讓對話更自然。
  3. 3.是「期待」,非「期望」:孩子是獨立個體,而非家長的複製品或「理想實踐品」,建議家長們放下心中的期望,認真聆聽孩子的主張,期待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,而非家長想成為的人。
  4. 是「支持」,非「絆石」:孩子成長過程中,最自然親密的是家人,因此與家人的互動最容易影響孩子日後的發展。建議家長學習去支持孩子的想法,從孩子的想法中討論任何的可能性,才不至成為親子關係的「絆石」。

  親子關係議題牽涉廣泛,去年台灣全體生命線一共接聽了16萬6582通的求助電話,其中就有超過一成的比例是討論有關於家庭親子議題,不論是家長或者子女都有不同面向的困擾與議題需要協助。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建議家長們需不斷學習跟孩子做有效的互動,試著把孩子當成朋友對待,以建立良好關係。若遇到類似問題感到困擾卻無人訴苦與討論時,歡迎利用市話或手機直撥1995協談專線,讓生命線陪伴您一起冷靜看待「親子關係」,製造雙贏局面。

更新日期:2022-11-29
Copyright © 2022. 社團法人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 Rights Reserved.

TOP